抚州都市网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分享到:
 2019-12-31 11:06:30 来源: 阅读:1G0

娱乐圈遭遇“寒冬”的今年,流量的价值越来越小。《奇葩说》作为顶流网综,也不再唯流量是从,从第六季导师阵容就能看出来,流量只是进入导师席的初级门槛,内有干货更重要。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最新一期请来了50后、60后的父母来现场看辩论,这与节目“年轻受众”的定位明显不符,难道节目开始延展受众群体了?这期辩题是“父母决意离婚,要等到孩子高考后再告诉他吗”,可能父母是辩题的第一当事人,所以被邀请到了现场。但文琪觉得,《奇葩说》的这一举动,还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:

1、艺人的流量价值持续走低,行业创新标杆的综艺《奇葩说》需要寻找新的流量洼地。行业一直在规范不正之风和价值取向,盲目追星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,流量也面临新一轮的洗牌,只有“流量”的艺人被淘汰是早晚的事。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《奇葩说》需要流量,这是网综节目的惯有诉求。但如果聚集了背离大众的无用流量,效果可想而知的很差。既然不再“唯艺人独尊”,自然要找寻新的、更有价值的流量洼地。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节目现有目标受众“年轻群体”的相关延伸,他们的父母是很好的选择。

通过更贴近他们生活场景的辩题,可以在现场有更好的互动。即便60后的这样一群人,不容易被说服,但只要他们思考了,就达到了效果。辩论的目的,不是为了说服,而是分享各自观点后的共同成长。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2、虽然一直顶着“网综”的头衔,但不可否认,《奇葩说》的价值早已超出了综艺本身。用知识丰富节目形态,用智慧和逻辑赋能选手和舞台。“智慧”、“逻辑”是节目很重要的两个关键词,而它们的背后,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:阅历。

丰富的阅历,可以启迪人生智慧,活得更通透,看待问题也更深刻。而所谓的逻辑,是在对生活既有规律的探究后,加以归纳并输出最精华的部分。看起来很难,但我们的父母或许可以做到。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3、艺人和《奇葩说》之间,到底有多少契合度?在“流量艺人”和“价值素人”间,《奇葩说》显然都不愿放弃。前者的优势是,可以很快速的聚焦流量和关注,但费用相对较高,但《奇葩说》差过钱吗?但一个很客观的问题是,不考虑流量的话,艺人和这个节目真的契合吗?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知识量、综艺感、逻辑碰撞...同时具备这些条件,对大多艺人来说太难了,非所有艺人都是何炅撒贝宁。而如果某位艺人来了,我们的注意力也不会放在他的才华上,毕竟“八卦”已经聊不完了。所以,邀请艺人来节目,承担的部分应该是“有趣有料”,至于“有用有价值”就交给几位导师好了。

《奇葩说》这一举动,真的有必要吗?

《奇葩说》请50/60后父母到场,能感觉到节目渴望“下沉”,在这样的人群中产生情感共鸣。虽然很难,但尝试就是好的。大多父母到场,也只是为了听一些观点、然后继续做自己。也有父母是为了看孩子而来,比如庞颖的父母。年轻人作为舞台上的表达者,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理解,但辩论是理性的,和父母讲道理真的有必要吗?欢迎留言,咱们评论区见!~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

文章评价COMMENT

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

暂无网友的评论

意见反馈

×
J